古人也喜欢踏青吗 古代踏青习俗的由来
春日到来的时候,人们就会想着踏青,清明时节也有踏青的习俗,人们喜欢宅这个时节去感受春天那鲜活的生命和蓬勃的朝气。清明的习俗自古有之,那么古人也喜欢踏青吗?古代踏青习俗的由来是什么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古人也喜欢踏青吗?
踏青,又称探春、踏春,就是指人们在春天时到郊外赏景游玩。踏青由来已久,传说先秦时期人们已经有踏青的习惯,也有的记载说是在魏晋之时。在《晋书》中就有相关记载,每逢春天,人们就会三五成群地去郊外赏景游玩。
唐宋时期,踏青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据《旧唐书》中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唐朝时期人们非常喜欢踏青。宋朝时期,踏青之风更加盛行。如宋代的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中记载:“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就描述了在清明节那天人们踏青的盛况。
另外,唐代诗人杜甫曾经也写过“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样的诗句,真实地记载了皇家春季出去踏青的盛况。白居易也写过“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道出了人们对踏青的喜爱之情。
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生动地再现了清明时节汴京外汴河两岸的热闹场景。在这幅画卷中,描绘的画面中就有550多人、50多头牲畜、20多辆车和轿,还有20多艘船只,足见当时热闹的场景。
古代踏青习俗的由来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是我国一种由来已久的习俗娱乐活动,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踏青虽在一年之春,但历朝历代具体时日常有出入。明朝冯应京、元朝费著、唐朝李淖,分别在文中指明踏青时节为正月初八、二月二日、三月初三。其实,人们心中最认同的那个时节,也是被称作“踏青节”的,是春暖花开的清明时分。由于清明扫墓,正值春光明媚,草木返青,田野一片灿烂芬芳。扫墓者往往“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圃,列坐尽醉”,由单纯的祭祀活动演化而为同时游春访胜的踏青。
宋时诗人吴惟信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万株扬柳属流莺。”对当时春游自昼及暮,笙歌如痴的盛况可谓描摹得淋漓尽致。千百年来,踏青渐成了一种仪式,仿佛只有行了这种仪式,才真正拥有了春天。无数诗人骚客更是吟诵成篇,佳句华章比比皆是。如“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游》),“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孟浩然《大堤行》),“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欧阳修《阮郎归·踏青》),“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等,最优雅的无疑是1600多年前,发生在浙江绍兴的“曲水流觞”了,这一踏青活动中,不仅产生了37首酒中所赋之诗,更诞生了“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相关查询:北京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上海天气预报15天、广州国际机场天气、卫星云图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 上一篇:格力原高管接触美博谈合作还是换工作
- 下一篇:最后一页
最新社会热点信息
- 幸福树放在家里哪个位置最吉利
- 龙血树的寓意与风水
- 家里为什么不能放向日葵
- 菊花放家里是否不吉利
- 院里有桃树是吉是凶
- 院里有核桃树是吉是凶
- 院里有杏树是吉是凶
- 为什么说枣树是凶树
- 为什么房前不栽石榴树
- 竹子为什么不能种屋后
- YU7锁单破24万!雷军的麻烦来了
- 刘晓庆晒照辟谣去世传闻
- 巴黎圣日耳曼4比0淘汰迈阿密国际,晋级世俱杯8强,伊布称梅西没输,贝克汉姆发声
- 宋佳:看似不争,其实最争。
- 刘亦菲缺席白玉兰颁奖,疑提前知道结果不满主办方戏耍,天仙这是输不起还是真高贵?
- 白玉兰奖之夜,于和伟二封视帝落空,靳东笑到最后!
- 杨紫无缘白玉兰视后很正常,古装剧拿视帝和视后,只有胡歌和孙俪
- 宋佳光脚聊天闫妮送花,蒋欣获奖泪洒现场,谁说女演员只争奖?
- 白玉兰奖无冷门,蒋欣得奖众望所归,靳东首夺视帝,宋佳如愿二封
- 短时间两次被洪水侵袭,榕江的雨到底有多大?三天至少降下46个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