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气温过山车:大回暖后寒潮来袭,北方多地需防沙尘暴
据网络资讯,本周,我国大部地区将迎来一次气温过山车式的天气变化,冷暖反差显著。从3月24日至26日,全国大部分地区将持续经历大回暖模式,气温快速攀升,多地气温屡创新高。今天,这股暖意将继续升级,西北地区多地气温将掀起创新高浪潮,西安的最高气温预计可达29℃,成为本轮回暖中的热点之一。
中东部气温大跳水,北方多地降温明显
而黄河以南地区,在接下来的两天内将迎来暖热巅峰。预计25日至26日,这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将大范围超过30℃,江南、华南的局部地区还将出现35℃及以上的高温天气,仿佛提前进入了夏季。这样的气温水平比常年同期偏高10℃以上,黄淮、江淮、江南北部一带或将经历同期少见、甚至破纪录的暖热天气。大城市中,武汉25日将创下当地最早30℃的纪录,杭州26日则可能达到36℃,或创下当地最早高温纪录。
但这样的温暖并不会持续太久。预计从25日起,一股寒潮将开始影响我国,给南北方带来明显的降温天气。这次寒潮过程具有降温幅度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将给全国大部分地区带来一次气温的“大跳水”。
具体来看,25日至26日,西北地区将率先受到寒潮的影响,气温开始下降。随后,27日至28日,中东部大部地区也将相继出现大风降温等天气,气温将先后下降8至12℃,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4至18℃。这样的降温幅度将使北方大部地区的气温从27日起转为偏低,而南方的主要降温时段则集中在27日至28日。
大城市中,太原、兰州等地本周后半段将经历换季式的降温,最高气温从25℃左右迅速降至个位数。这样的冷暖反转,使得公众需要及时关注气温变化,及时添衣保暖,谨防感冒。
北方多地沙尘天气频发,公众需做好防护措施
除了气温的大幅下降,寒潮还将带来大风天气。预计新疆、西北地区大部、华北、东北等地将有4至6级风,阵风风力可达7至9级。这样的风力不仅会使气温进一步下降,还可能引发扬沙或浮尘天气。
今明两天,我国大部地区的雨雪天气稀少,中东部大部分地区以晴或多云天气为主,降水主要集中在新疆、西南地区等地。虽然天气晴好适宜出行,但公众仍需注意北方多地可能出现的扬沙或浮尘天气。
预计今天,新疆北部和沿天山地区、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北部、吉林西北部和东部、河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新疆阿勒泰和沿天山高海拔地区、内蒙古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同时,新疆沿天山地区和伊犁河谷、内蒙古东南部和西北部、辽宁北部、华北北部、西南地区南部和东部等地部分地区还将有小雨,其中新疆伊犁河谷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
随着寒潮的逼近,北方地区的沙尘天气也将逐渐增多。甘肃中西部、内蒙古中西部、宁夏北部、陕西北部、华北西部和北部等地将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内蒙古中西部、甘肃西部等地局地还可能出现沙尘暴。这样的沙尘天气不仅会影响空气质量,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本周我国大部分地区将经历一次气温过山车式的天气变化,公众需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合理安排出行计划。在寒潮来袭前,及时添衣保暖,避免感冒等疾病的发生。同时,北方地区公众需特别注意沙尘天气的防范,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做好防护措施。在沙尘天气下驾车出行时,需保持车距、减速慢行,确保行车安全。最后,希望公众能够科学应对天气变化,享受健康、安全的生活。
相关查询:北京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上海天气预报15天、广州国际机场天气、卫星云图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 上一篇:北京未来三天大风频扰 气温先升后降
- 下一篇:全国大回暖趋势明显 西南地区雨雪持
最新新闻资讯信息
- 格力原高管接触美博谈合作还是换工作?空调中小品牌谋求生存空间
- 特朗普喊话美联储:降息100基点!非农数据暗藏隐患
- 暴雨蓝色预警:7省市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湖北安徽局地大
-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安徽湖北等地局部风险较高
- 山洪灾害气象预警:安徽河南湖北等地部分地区可能发生山
- 2025高考天气:南北多地将遭高温“烤验” 江南北部雨强
- 高考期间河南大范围高温持续 南部地区需防范降雨和强对流
- 山东高考期间高温连连局地可达40°C 鲁中等地局部有雷雨
- 美国加州多地野火蔓延 “福特大火”引发疏散警告
- 今晚起南方新一轮降雨拉开帷幕 黄淮晴热持续华南等地高
- 北京气温居高不下 天气晴晒炎热需防暑
- 北京现今年来首个高温 明天到周末最高温仍有33℃至34℃
- 安徽北部今现高温天气 明起降雨发展高考期间需防范强降
- 山东未来三天大范围高温天气持续 鲁中鲁南等局地最高温
- 河南今天到周末高温持续局地可达40℃ 南部地区有阵雨或
- 全国大部高温增多增强 明夜起南方将迎新一轮降雨过程
- 北京将现今年首高温 需注意防暑防晒
- 数说节气谚语:芒种涨水天 哪里进入一年中雨水最充沛时
-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西藏东南部部分地区风险较高
- 2025全国高考天气地图:江南北部雨强早赶考 华北黄淮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