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的法规主要有哪些 地质灾害找什么部门
导读:地质灾害防治的法规主要有哪些?地质灾害防治的法规体系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法规涵盖了地质灾害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以及灾后恢复等多个环节,那么大家知道地质灾害找什么部门吗?下面就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地质灾害防治的法规主要有哪些
地质灾害防治相关法规主要有:《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4号令)、《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及各省市制定的地质灾害防治相关条例、办法,如《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地质灾害找什么部门
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机构,这些部门和机构在地质灾害的预防、应急响应、治理和监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部门和机构:
自然资源部:负责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自然资源部会印发《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点》,指导各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国土资源厅/局:在省级和地方层面,国土资源厅/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成立了地质灾害应急办公室,以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统筹协调。
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这些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中也有各自的职责,例如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城市地质安全的监督管理,水利部负责水利设施的地质安全,应急管理部则负责应急响应和救援工作的协调。
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实施,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单位具备必要的资质和能力,以提供专业的地质灾害防治服务。
地方政府: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和领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包括建立群测群防网络、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防治规划等。
这些部门和机构通过制定政策、开展调查、组织实施防治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和监督管理工作,共同构成了我国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框架。
地质灾害是什么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龙岩市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
滑坡: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俗称“地滑”、“走山”、“垮山”、“山剥皮”、“土溜”等。
崩塌:指陡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发生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崩塌又称崩落、垮塌或塌方。
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泥、沙、石、水相混合的流动体,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
地面塌陷: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龙岩市主要是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两种。
地面沉降:指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变化,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
地裂缝: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
相关查询:北京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上海天气预报15天、广州国际机场天气、卫星云图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 上一篇:7月9日北京不会下雨 今日多云温度31
- 下一篇:什么是地质灾害“三查”制度 地灾三
最新新闻资讯信息
- 格力原高管接触美博谈合作还是换工作?空调中小品牌谋求生存空间
- 特朗普喊话美联储:降息100基点!非农数据暗藏隐患
- 暴雨蓝色预警:7省市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湖北安徽局地大
-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安徽湖北等地局部风险较高
- 山洪灾害气象预警:安徽河南湖北等地部分地区可能发生山
- 2025高考天气:南北多地将遭高温“烤验” 江南北部雨强
- 高考期间河南大范围高温持续 南部地区需防范降雨和强对流
- 山东高考期间高温连连局地可达40°C 鲁中等地局部有雷雨
- 美国加州多地野火蔓延 “福特大火”引发疏散警告
- 今晚起南方新一轮降雨拉开帷幕 黄淮晴热持续华南等地高
- 北京气温居高不下 天气晴晒炎热需防暑
- 北京现今年来首个高温 明天到周末最高温仍有33℃至34℃
- 安徽北部今现高温天气 明起降雨发展高考期间需防范强降
- 山东未来三天大范围高温天气持续 鲁中鲁南等局地最高温
- 河南今天到周末高温持续局地可达40℃ 南部地区有阵雨或
- 全国大部高温增多增强 明夜起南方将迎新一轮降雨过程
- 北京将现今年首高温 需注意防暑防晒
- 数说节气谚语:芒种涨水天 哪里进入一年中雨水最充沛时
-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西藏东南部部分地区风险较高
- 2025全国高考天气地图:江南北部雨强早赶考 华北黄淮高